聆听师道|吴玉军:教师要做社会的风向标和社会的良心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因为人的思想问题是最为复杂的,从事这一工作可以对人生、对社会有很多的认知和体悟。
——吴玉军
”个人卡片
吴玉军,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讲授西方政治思想史、当代政治思潮等课程,从事政治哲学,特别是国家认同问题研究。出版专著《非确定性与现代人的生存》《现代性语境下的认同问题》《自由》,译著《经验及其模式》《美国中小学社会课教学策略》等,主编教材《西方政治思想史》《为了未来——教师职业道德读本》,发表论文90余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2010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培养计划,2014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2015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1
十七岁,与思政教育结缘
自199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吴玉军就与思想政治教育结上了缘。一位来自山东昌乐的青年,先后在北师大就读哲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外国哲学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10年的时间里,他徜徉在思政、哲学书海里,乐此不疲。
十年走来,在吴玉军身上发生了很多变化。带的学生越来越多,上的课越来越多,科研成果越来越多,而头发却越来越少。选择从事思政教育研究和教学,是他的“初心”,也是他的追求。
在吴玉军看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因为人的思想问题是最为复杂的,从事这一工作可以对人生、对社会有很多的认知和体悟。做好思政课教育,首先需要有良好的理论支撑。“就像马克思所说的,‘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一种理论体系能否打动人,前提是它是否科学,逻辑是否严密,说理是否透彻。”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做好研究,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能够对棘手问题作出令学生信服的回答,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和认可所传播的价值理念。
在吴玉军看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对思政课老师来说尤为重要。“大学老师一定要考虑教育出的学生能够对社会做出多大贡献,老师本身又能为社会做出多少贡献”。他时时以培养出能够对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学生为要求来自勉,经常向学生讲物理学界一代宗师叶企孙先生家国情怀的育人故事。责任在心,担当在行。他将老师这一职业喻为“社会的风向标”,将知识分子拟作“社会的良心”,“老师有胸怀天下的视野和立场后,对学生的引导是有方向的,在课堂上的言谈举止是有自觉意识进行把握的”,“在课堂上无需赘述多少豪言壮志,但要给学生提供一种向上的力量”。
好的老师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学生的传道授业方面,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价值引导是教育者的天职,教师不仅承担传播知识,启迪智慧的任务,更是肩负精神熏陶、人格塑造和价值观养成的重任。”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中国的专利。每个国家都通过特定的制度化安排引导人们对特定的价值观念产生认同感,都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尽管很多国家并不将这一工作冠之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称谓,但毫无例外都在引导公民确立社会期许的价值观念。
那么老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价值观的传导?在吴玉军看来,老师除了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外,还需要有很强的职责意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他常以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为初心、为遵循——柏拉图讲过,教育就是从小在学校里接受善,使之抱着热情而又坚定的信念去成为一个完善的公民,既懂得如何行使又懂得如何服从正义的统治。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有责任有义务将他们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使得他们有好的发展前途,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不同的思想流派持开放态度,让学生了解不同思想流派的主张。当然,分析和讲授过程中应该包含价值关切,教师应该对各种流派作出分析和评判,以便引导学生对它们做出理性分析和把握。吴玉军认为,思想问题是十分复杂的。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一方面需要讲清、讲透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其他一些社会思潮的研究,只有知彼知己,才能做到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对各种社会思潮做出批判性的考察,才能用马克思主义有效引领社会思潮。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很重要。思想政治教育要讲究层次性,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力。吴玉军归纳了当前存在的两种不良做法:一是“幼儿教育的成年化”,二是“成年教育的幼儿化”。我们不能用抽象的语言给低龄儿童讲授深奥的道理,用常识性的东西给理论层次高的大学生讲授本应在幼儿阶段讲授的简单问题。他引入德国哲学家费希特的教育思想,推崇“大学是‘科学运用理智之艺术’的学校”,理性、审慎能力的提升是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一切教育应该坚守的品质。
思政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讲授内容,讲授方法上一定要有差别,有侧重。各阶段的思政教育需要有效衔接,教育内容在广度上要不断拓展,在深度上要不断提升,使各个阶段的思政课都富有新颖性和启发性,使学生充满好奇心。透彻的说理和论证,润物细无声式的娓娓道来方能真正说服人。在吴玉军看来,“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很强的理论含金量的,思政教师需要以理论研究为后盾,对政治、社会做理性的洞察,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触摸社会的脉搏,锻造他们理性的、审慎的能力,提升其反思和批判水平,培养其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当意识。”
“仁爱之心”也是思政课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吴玉军将“仁爱之心”细化为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体谅学生,将思政课堂带入到日常生活中对学生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关心,在学业的关键点为学生提供帮助与支持。他认为老师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解答学生在知识上、情感上的困惑,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将他们的成功看做是自己的成功,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投入饱满的情感,不负家长对学生的期许和对老师的信任。
2
十年,培养50多名研究生
从2007年开始带研究生起,吴玉军已先后培养出50多名研究生。在哲学学院,他担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主管本科教学的工作的副院长。多年的行政工作,让他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他深深知道,对待学生不仅要投入时间,更要投入精力,倾注心血。“对学生的培养要投入饱满的情感,培养学生就像养育孩子一样,给学生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学生就会有怎样的成长。新生刚入学时,如果老师对他们给予充分的指导和帮助,就能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适应大学生活。”
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吴玉军所在的哲学学院重点突出四个方面:一是国际化,学院争取在2020年实现本科生境外学习经历百分百覆盖率,目前覆盖率为70%左右;二是学科交叉,鼓励学生去其他学院选修核心课程,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学科知识储备;三是通识教育,鼓励老师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通识课程,将全校学生作为自己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哲学素养,同时鼓励哲学学院的学生修学其他学科开设的通识课程,提高其综合素养;四是重视“互联网+”,开展MOOC教育、SPOC教育,推进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互动与衔接。教育教学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国际化、通晓新技术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是人才培养的方向。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
学生之所以有很好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好的学业设计和人生规划,吴玉军说,“对学生必须进行精致化的培养,精雕细琢,不能放任自流。”他将高校的发展落足于对人才的培养这一首要任务,将老师科研的最终归宿亦着眼于为学生培养提供便利。“关于学术,高校的老师要权衡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遵循‘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原则。普通高校既不同于中小学,也不同于科学院;教学科研应该相辅相成,研究是为了教学,教学本身也促进科学研究。”
“学生的思想是很活跃的,北师大的学生的素质是十分高的。在课堂教学中,在与学生的课下交流中,学生们会给我很多启发,我自己论文中的很多想法就是在与学生们的交流中产生的。”
对研究生的培养,吴玉军坚持做人生规划引航师。新生一入学,他就谆谆告诫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规划与目标。他时常说:“成功一定要有计划,有计划不一定成功,没有计划一定不会成功。”他培养了50多名硕士生,虽从未对学生当面责备过一次,但是学生还是对他有着发自内心的尊敬;在日常交流中他注意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着自己的学生,教导学生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在学生看来,吴玉军老师既是学术上的良师,也是生活中的益友。每每临近毕业季,他时时考虑学生的承受力,不为学生增加压力,鼓励他们积极寻找施展自己的工作舞台;而对学生提交的毕业论文,大到逻辑结构的调整,小到标点符号,他都认真修改;为给学生及时反馈,他给自己立下规定,每个学生递交的论文,无特殊情况必须两天之内给予意见与回复,一杯清茗孤灯影,熬夜至子夜的一两点钟已是常态。
吴玉军就是以这样简单平实的话语和严谨自律的行为感染着他的学生,带给我们的,是无言的力量和无边的敬意。他用十多年的教育实践,在思政和哲学领域扎实地行进。他以自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提醒着每一位学生,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寄语北师大及青年学子
祝我们的学校在未来有更大发展,为国家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每一步,快乐充实过好每一天。
”采访:王 娟、展婷婷
文案:展婷婷
美工:张 盼、林 晗
责编:王 娟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您可能
喜欢